2016年對于很多涂料企業來說,是個命途多舛的一年。原材料價格連漲、環保動真格、市場需求疲軟、產能過剩影響顯現等諸多因素,讓很多涂料企業舉步維艱。在2016年年末,陸續有涂料企業或項目關停整頓的消息傳出。而這些企業中,幾乎清一色都是中小型涂料企業。
國家環保督查力度加大成為很多中小型涂料企業被淘汰的導火索,迫于環保被淘汰關閉只是市場經濟內在推動下的表象,真正促使涂料企業淘汰的還是產能過剩背景下的市場需求倒逼。
隨著經濟發展,消費者要求更高品質的產品,互聯網將市場信息透明化,強者恒強的趨勢成為事實,而小型涂料企業則由于粗放型生產慣性與轉型成本過高,在外力壓迫下,更容易遭到淘汰。一批中小涂料企業遭到淘汰,“小而美”在涂料行業似乎難以成立。
進入門檻低,又需要工業化規模生產的涂料行業似乎很難做到小而美。規模小了,就不會將資金投入到技術、設備等的更新上,小型涂料企業在大型涂料企業品牌下生存,似乎靠的是中國龐大、無處不在、前期廉價與信息不對稱的市場。
但是,是否就說明小而美在涂料企業中不能存在呢?
小而美的出現與存在,我認為是基于互聯網技術下,消費者個性化的消費需求與追求情懷的消費觀念。如果個人技能在產品或服務中能夠發揮極大的價值,能夠將產品或服務賦予人格化內容,那么就可以出現小而美化的企業。
其實,近年細分市場的崛起,正是小型涂料企業轉型小而美的契機。
以藝術涂料為例。藝術涂料對于涂裝工的服務有更高的要求。三分涂料,七分涂裝,對于藝術涂料而言,涂裝在銷售的影響中中占的比重更大,個人技藝顯得尤為重要。而藝術涂料也滿足了消費者的消費情懷,消費者對于藝術涂料的喜好更是千差萬別,因此,藝術涂料難以大量工業化生產,這些因素對于小型涂料企業來說,都是可以好好利用,轉型小而美的契機。
小型涂料想要不被淘汰,轉型小而美,就需要轉變一貫的思路,不能如十年前一樣,覺得生產出來,價格低一些就有人要。消費群體與消費觀念、市場需求正在轉變,按照老一套固守的話,是難以持續的。
小型涂料企業應該積極探索涂料細分市場,將有利潤就可以的思維轉變為可持續發展的思維,轉型小而美,成為中國經濟的助劑與催化劑,做可持續發展的、承擔社會責任的百年企業,而不是只是盲目追求暫時利潤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