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表示,裝飾裝修油漆工工作辛苦、不體面,且對身體有害,雖薪酬待遇不錯,但缺口依然很大,求人倍率高達4.63。一位31歲的農民工譚某說自己曾經做過油漆工、鉗工,現在還是想找一份鉗工的工作,因為車間的一套自己都很熟悉了。當被問到為什么不再選擇做油漆工時,他回答道:“油漆有毒,那味道太難聞了,偶爾工作時間長一點他就會感覺頭暈惡心。所以即便工資再高,也不打算再做了,掙得錢到時候還不夠看病呢。”這一番話似乎說出了油漆工普遍無奈。
據資料顯示:長期接觸溶劑型油漆,輕則使人容易疲勞,記憶力減退,注意力不集中;重則出現疲乏、情緒不穩、自控能力和自主性下降等持久的性格及情緒改變,更重者出現智力受損、癡呆、失去工作能力等,各地油漆工勞作中事故頻頻發生。
劣質涂料致使油漆工中毒暈倒
案例一:吳江3名油漆工人鐵箱作業深度中毒昏迷
吳江平望某紡織廠3名油漆工,在3米深的油漆鐵箱內不斷忙碌。因鐵箱內通風環境較差,聚集在箱內的有毒氣體不斷增加,3名油漆工在不知不覺中昏迷。當民警趕到現場時,現場油漆味很濃,空氣中彌漫著強烈的甲苯氣味。濃烈刺鼻的氣味熏得民警不斷嘔吐。因為送醫及時,經過醫護人員搶救,3人均脫離危險,“如果再遲點送來,三人可能腦死亡再也醒不過來了。”醫務人員心有余悸地說。
案列二:未能防護致神經系統中毒油漆工3樓跳下
來甬打工的40歲油漆工李某,從賓館3樓跳下,被送至鄞州人民醫院搶救。主治醫生周成杰在詢問病史時得知,李某從事油漆工作已經有6年。其工友說,他這幾天噴漆時沒戴面罩,近兩天老是睡不著,言語也不多,還總說有人要追殺他。為什么會這樣呢?醫生周成杰說,許多劣質油漆、黏合劑中含有苯等成分,這類有機化合物可通過呼吸道、皮膚等進入人體,侵犯神經系統、造血系統和肝臟器官。中毒早期以白細胞持續降低為主,中期可發生皮膚紫癜、牙齦出血、鼻出血等,最終發生再生不良或再生障礙性貧血。大多數油漆具有高度親脂性,極易通過細胞膜,蓄積于中樞神經系統內,所以它極易導致大腦細胞受損,誘發中毒性腦病、慢性溶劑中毒綜合征、慢性油漆工綜合征、神經精神功能紊亂等疾病。李某并不是抑郁癥之類的精神病患者,他的病因主要是因為長期從事油漆工作,個人防護措施未做好導致的職業病。
通過以上的兩個典型案例可以看出來油漆工所面臨的工作環境存在著嚴重危害身體健康的風險,劣質油漆又會對他們的身體造成危害,工作環境經常是臟亂差,粉塵滿天飛,由于工作的需要,他們工作的環境經常是封閉式,油漆中揮發的有害成分不易散開更加劇了對油漆工健康的危害,這些高毒物質對人體的危害極大。它們通過呼吸道、皮膚對人體的神經系統、呼吸系統、造血系統等造成損害,嚴重的甚至會引起中毒或者死亡。油漆工長期接觸的低濃度苯,可能引起慢性中毒,損害人的神經系統、造血系統,甚至還會影響人的下一代的生長發育。大量的醫學檢查證實,油漆工患肺癌和膀胱癌的概率較高。
解決油漆工難招聘問題我們需從哪些方面著手?
作為企業:
一:改善工作環境。
相關法規規定,在存在職業病危害的作業場所,必須安裝機械通風設施,降低空氣中含苯化合物的濃度,使有毒物質的危害控制在國家衛生標準以下。所以,有涂裝作業的木制品企業必須設置獨立的噴漆間,不得與其他工序混用;噴漆間必須采用上進風下出風、正負壓相結合的通風方式,保證空氣新鮮、通暢;噴漆間必須使用水簾(水幕)降毒和流水排毒的措施,保證噴漆間毒物及時排出;噴漆間內應設置沖洗設施,墻壁和地面的油漆污垢必須定期進行清理。
二:為員工配備防護用品。
企業必須為從事噴漆、涂膠、晾漆等作業的工作人員配備符合《勞動防護用品選用規則》(GB11651)和《呼吸防護用品的選擇、使用與維護》(GB/T18664)要求的防護服、手套以及防毒面具,并督促其正確佩戴使用。工人操作時應戴防毒口罩,在特殊環境下,工人須使用送風式面罩。企業要對生產方式和工藝過程進行改革,提高機械化水平,盡量使操作工人不接觸和少接觸有害氣體。之三:定期健康體檢。企業要對接觸高毒物質的工作人員每年進行至少一次的職業健康體檢,并依法組織從事涂裝工作的人員進行崗前、崗中和離崗職業健康體檢。同時,還要按照法規要求,做好勞動用工、工傷保險、環境保護等工作。
作為油漆工:首先,油漆工安全意識需提高。
職業病防治專家指出,涂裝人員要學習職業危害防護知識,了解維護自身權益的法律知識。預防涂料中毒的最有效方法是保持良好的通風條件,降低空氣中有毒物質的濃度。如果涂裝現場通風條件不好,在涂裝一段時間后,油漆工人應當在通風處休息一定時間。此外,油漆工人應盡量避免皮膚和溶劑、涂料等有毒有害物質接觸。為此,油漆工人在涂裝時應自覺采取必要的勞動保護措施,例如穿戴工作服、防毒手套、口罩和防護眼鏡等,盡量避免涂料直接接觸皮膚,防止有害氣體直接進入呼吸系統。全球涂料網認為涂裝完畢后,油漆工人應及時清理工具及殘余材料,封閉漆桶和溶劑桶,擦試涂料的回絲,及時處理掉廢布頭等工業垃圾。油漆工人要避免用有毒溶劑(如含苯量高的溶劉)洗手,不要在施工現場進食,飯前或下班后要用肥皂洗手、洗臉并換下工作服。
其次,做好防護工作
如何做好防護工作?醫生指出工作時應戴防護用具如防毒面罩、連體防護服、防護眼鏡、橡皮手套等。在無法降低空氣中含苯化合物濃度的作業點,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佩戴防毒面具。對于防毒面具的選擇,千萬不要圖便宜買劣質產品,最好選用硅膠制品。對于一些急慢性的含苯化合物致病的患者,目前的治療手段較有限,急性中毒發生時,應迅速將病人移至空氣新鮮的場所,脫去被污染的衣服,注意安靜和保溫,立即送至醫院救治。